篮球比分欢迎您!
德 高 艺 美 智 圆 行 方

北 国 艺 苑 育 奇 葩

发布时间:2023-05-11 20:23:41  作者:本站编辑  来源:本站原创  浏览次数:

北 国 艺 苑 育 奇 葩

孟  瑛


光阴荏苒,一晃就是50年。回顾过去,我不由得浮想联翩,心潮激荡。47年前的一切,历历在目,真真切切。

而今的内大艺术学院的前身是内蒙古艺术学校,是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布赫的亲自倡导下建立的。建校初期,学校只有几栋平房,供老师和学生们居住。一个排练厅、一栋小琴房、一排文化课教室、一个菜窖、一个锅炉房、一个传达室。但却有一个由全国各大艺术院校毕业的精英,和民族艺术界的前辈们构成的实力雄厚、德艺双馨、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队伍。他们情愿舍弃各大文艺团体优厚的待遇,大城市繁华优越的生活,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草原上第一所艺术学校,培育一代代艺苑奇葩。其中老前辈有马头琴大师色拉西老人,四胡演奏家铁钢,蒙古族长调歌唱家照那斯图,表演艺术家迪之、王德全先生,舞蹈家乌云女士、张伦先生,著名导演欧阳洁,音乐家莫尔吉胡,戏曲表演艺术家王治安(艺名凤凰旦)、苏玉兰、刘银威等。中青年教师队伍更是出类拔萃的顶级人才,有作曲家辛沪光,歌唱家钟国荣,青年舞蹈家王立章、沈文奎、花晶石、杨福林、孟广成,画家乌力格、武昌智、李天际、陈德祥、桑吉雅,舞台美术家纳木吉勒、鲁林宝,二胡演奏家刘长福,小提琴家张大鲲,钢琴家莫嘉瑯等。就是这些艺术界的前辈、中坚、青年教师们,在老校长宝音达来同志的率领下,不畏艰辛,辛勤地耕耘在这块少数民族的艺苑里,一教就是几十年。经过他们的精心教导和栽培,艺苑里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。历届毕业的学子遍及自治区及国内外,出类拔萃者,成名成家者,蜚声海内外者比比皆是。像著名歌唱家德德玛、拉苏荣、腾格尔,舞蹈家敖德木勒、敖登格日勒、扎那、白铭等。器乐和作曲的佼佼者也大有人在,像作曲家阿拉腾奥勒、笛子演奏家刘兴汉、李镇,四胡演奏家赵双虎,三弦演奏家胡力亚其,马头琴演奏家敖特根巴雅尔,当然还有许多艺术家,在此不能一一尽数。

我就读于1960年组建的舞台美术班,全班共有29名学生,男生27名,女生2名,毕业时仅剩20人。我们学习的专业是舞台美术,是为解决当时文艺团体的亟需而设立的专业,兼学各个画种。毕业后,我班的同学分配到全区各个盟市的文艺团体,不久就赶上了十年浩劫。“文革”后,我班的同学在全区各个文艺团体及各个文化单位崭露头角,成为新一代自治区舞台美术界的有生力量,大都名噪一时,其中成为舞台美术设计家的有:包头歌舞团的樊建平,巴盟歌舞团的王文瑞、呼和巴图等。在画坛里更是有全国知名的画家李德才,英年早逝的刘飞雄,国画家成邦,油画家潘文仁,民族民间艺术家顾德清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班同学董凤茹女士,在牡丹的故乡洛阳市,她专攻牡丹花卉,功成名就,享誉一方。我在舞台美术界也不甘寂寞,用我所学的各种绘画知识,创作过一批国画、年画、油画,在美术界也曾小有名气。辛苦的耕耘,必然会结出丰硕的成果,我们的同学,而今虽年过半百,但他们却壮心不已,孜孜不倦地用手中的画笔,描绘着祖国美好的未来。当年建校初期的第一个话剧班校友毕业后,全部补充在内蒙古话剧团,后来成为了该团的中坚力量。有国家一级编剧刘汉一,一级演员李有忠、李瑛、李西林等等,他们同样让我难忘。

想你啊,我的母校,我的老师,我的同学,我的校友!爱你啊,这个北国的艺苑,恩重如山的师长!

我1960年毕业于土默特中学,我的美术启蒙老师是画家侯开昌老先生,现今艺术学院美术系任教的侯明就是侯老师的爱子。正是侯老师把我送到艺术学校美术班学习的,在此我向他表示深深的敬意!

我入学的时候,正赶上国家三年自然灾害,生活是十分艰苦的。我们住在12个人一间的平房宿舍里。尤其到了冬天,真可谓饥寒交迫!同学们一到晚上又饿又冷,睡不着觉,就只好每人泡上一块酱砖充饥,方能入睡。尽管条件如此艰苦,但是我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劲头是十足的。在短短的4年学业中,我们班的同学和老师始终团结在一起,就像一家人。有时晚上宿舍就成了教室。让我记忆深刻的是,1963年的一个晚上,毕业于鲁迅艺术学院的李天际老师应邀来到我们宿舍,现场为同学王兆华画了一幅水彩头像。李老师笔法纯熟,画法洗炼,不到半个小时,一幅头像活生生地跃然纸上,在场的同学无不欢呼雀跃,喝彩不止。现如今成名成家的拉苏荣也曾是我们陈德祥老师笔下的模特儿!还有不少舞蹈班、声乐班的同学,也都成为我们班所描绘的对象。当时的学习气氛是浓厚的,班级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,那4年的学习生活是非常美好的。每天早晨,舞蹈班里传来了练功的钢琴声,声乐班里传来了依依啊啊的练歌声,话剧班里传来了台词的朗诵声,美术班此时无声胜有声,我们在共同求知求学!

当初,我们美术班在整个学校里属于大班,堪称老大哥。所以学校里的一切劳动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我们肩上。4年中将近一年的时间参加了各种不同的劳动。在劳动中,更增强了大家团结协作的精神,体会到了“劳动最光荣”的滋味。

在校4年中,有一二件趣事让人难忘。有一次宝音达来校长从外面打到学校一个电话。巧的是接电话的是声乐老师钟国荣先生,他是南方人,口音比较重。校长问:“你是谁?”钟老师说:“我是钟国荣。”由于钟老师吐字不是很清晰,宝校长误听为“我是中国人。”当时校长有急事,所以很生气,说:“我还不知道你是中国人吗?”一时这次通话成为笑谈,被全校师生广为传播。还有一次是迪之老师晾晒的豆饼,被舞蹈班的顽童扎那偷吃了,大家知道,扎那现任内蒙古艺术剧院的副院长哩!

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有一件事,那就是毕业前的实习演出,就是那次实习演出,使我第一次见到了美丽辽阔的草原。天是那样的蓝,晚霞是那样的红,草是那样的绿,小河是那样的清,羊是那样的白,马是那样的壮,牧民是那样的淳朴勤劳,待人真诚。

1964年毕业后,我被分配到现今的鄂尔多斯歌舞团。当时鄂尔多斯很穷,被认为是充军发配的地方。我从小生活在城市,孤身一人闯世界,心中也有许多不安。但是到了鄂尔多斯,我就被这歌的海洋,舞的故乡深深地吸引了。17年中,我走遍了全盟的各个旗(县)、苏木(乡),见识了好多在城市里听不到、见不到的事物。无形之中使我增长了见识,眼界和思想随之更加开阔。在鄂尔多斯的17年间,滋润了我的生活,给我提供了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力量,后来我所创作的美术作品绝大多数都是赞美它的。像流行于鄂尔多斯的美丽传说“森吉德玛”就变成了我发自内心富有激情的画作。在那17年中,我付出过、努力过、收获过,因此至今我仍亲切地称它为我的第二故乡。鄂尔多斯它大气磅礴、灿烂辉煌!它富饶美丽、精彩无限!

1975年,我应邀参加学校排练芭蕾舞剧《白毛女》,担任总体舞台美术设计和制作。我们舞美组共有师生27人,大家齐心协力,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就将舞剧搬上了舞台,得到文艺界和校方的赞誉。让我记忆较深的是语文老师沙痕老先生,虽从未涉猎过舞台美术工作,却凭着天赋和热情,带领大家圆满地完成了整个舞剧的道具制作工作,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。

再次踏进校园,我们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,一切变得那样陌生。唯一没有变的是琴房里传出的蒙古族长调,排练厅内优美的舞姿。我极力地寻找那过去的影子,可叹呀,都已成为历史。

现而今的艺校已改建为内大艺术学院,这与两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和奉献是分不开的,也是我们早期毕业生共同的理想。如今,梦想终于成真,学校的建设和规模都今非昔比了,作为艺校人,我感到由衷地欣慰和自豪。

借此机会,我以一颗赤诚的心,祝愿我的母校越办越好,越走越远,越飞越高!

让我们共同祝贺欢呼吧,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50周年华诞!


微信公众平台
版权所有 篮球比分 地址: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华大街101号 备案号:蒙ICP备17004919号-1 浏览总量 本月浏览总量 今日浏览总量